029-86117055
1、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再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物的分类
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含氮/磷/钾元素的合成化肥、化学农药、石油类及其他各类无机或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来自工矿业的固体废弃物如工业垃圾、尾矿、废石、粉煤灰等);。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3、土壤污染物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
4、土壤污染物的危害
1)、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降低
2)、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3)、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4)、危害人体健康
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mg/kg | |||||
---|---|---|---|---|---|
项目级别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土壤 pH 值 | 自然背景 | <6.5 | 6.5~7.5 | >7.5 | >6.5 |
镉 ≤ | 0.20 | 0.30 | 0.60 | 1.0 | |
汞 ≤ | 0.15 | 0.30 | 0.50 | 1.0 | 1.5 |
砷 水田 ≤ | 15 | 30 | 25 | 20 | 30 |
旱地 ≤ | 15 | 40 | 30 | 25 | 40 |
铜 农田等 ≤ | 35 | 50 | 100 | 100 | 400 |
果园 ≤ | — | 150 | 200 | 200 | 400 |
铅 ≤ | 35 | 250 | 300 | 350 | 500 |
铬 水田 ≤ | 90 | 250 | 300 | 350 | 400 |
旱地 ≤ | 90 | 150 | 200 | 250 | 300 |
锌 ≤ | 100 | 200 | 250 | 300 | 500 |
镍 ≤ | 40 | 40 | 50 | 60 | 200 |
六六六 ≤ | 0.05 | 0.50 | 1.0 | ||
滴滴娣 ≤ | 0.05 | 0.50 | 1.0 |
注:① 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 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 的土壤 ,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 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 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浸出毒性为特征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508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299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
HJ/T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3、鉴别标准
按照HJ/T 299制备的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表1中所列的浓度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
▎表1 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序号 | 危害成分项目 | 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限值(mg/L) | 分析方法 |
---|---|---|---|
无机元素及化合物 | |||
1 | 铜(以总铜计) | 100 | 附录A、B、C、D |
2 | 锌(以总锌计) | 100 | 附录A、B、C、D |
3 | 镉(以总镉计) | 1 | 附录A、B、C、D |
4 | 铅(以总铅计) | 5 | 附录A、B、C、D |
5 | 总铬 | 15 | 附录A、B、C、D |
6 | 铬(六价) | 5 | GB/T 15555.4-1995 |
7 | 烷基汞 | 不得检出1 | GB/T 14204-93 |
8 | 汞(以总汞计) | 0.1 | 附录B |
9 | 铍(以总铍计) | 0.02 | 附录A、B、C、D |
10% | 钡(以总钡计) | 100 | 附录A、B、C、D |
11 | 镍(以总镍计) | 5 | 附录A、B、C、D |
12 | 总银 | 5 | 附录A、B、C、D |
13 | 砷(以总砷计) | 5 | 附录 C、E |
14 | 硒(以总硒计) | 1 | 附录B、C、E |
15 | 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 | 100 | 附录F |
16 | 氰化物(以CN-计) | 5 | 附录G |
有机农药类 | |||
17 | 滴滴涕 | 0.1 | 附录H |
18 | 六六六 | 0.5 | 附录H |
19 | 乐果 | 8 | 附录I |
20 | 对硫磷 | 0.3 | 附录I |
21 | 甲基对硫磷 | 0.2 | 附录I |
22 | 马拉硫磷 | 5 | 附录I |
23 | 氯丹 | 2 | 附录H |
24 | 六氯苯 | 5 | 附录H |
25 | 毒杀芬 | 3 | 附录H |
26 | 灭蚁灵 | 0.05 | 附录H |
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
27 | 硝基苯 | 20 | 附录J |
28 | 二硝基苯 | 20 | 附录K |
29 | 对硝基氯苯 | 5 | 附录L |
30% | 2,4-二硝基氯苯 | 5 | 附录L |
31 | 五氯酚及五氯酚钠(以五氯酚计) | 50 | 附录L |
32 | 苯酚 | 3 | 附录K |
33 | 2,4-二氯苯酚 | 6 | 附录K |
34 | 2,4,6-三氯苯酚 | 6 | 附录K |
35 | 苯并(a)芘 | 0.0003 | 附录K、M |
36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2 | 附录K |
37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 3 | 附录L |
38 | 多氯联苯 | 0.002 | 附录N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
39 | 苯 | 1 | 附录O、P、Q |
40 | 甲苯 | 1 | 附录O、P、Q |
41 | 乙苯 | 4 | 附录P |
42 | 二甲苯 | 4 | 附录O、P |
43 | 氯苯 | 2 | 附录O、P |
44 | 1,2-二氯苯 | 4 | 附录K、O、P、R |
45 | 1,4-二氯苯 | 4 | 附录K、O、P、R |
46 | 丙烯腈 | 20 | 附录O |
47 | 三氯甲烷 | 3 | 附录Q |
48 | 四氯化碳 | 0.3 | 附录Q |
49 | 三氯乙烯 | 3 | 附录Q |
50 | 四氯乙烯 | 1 | 附录Q |
注1:“不得检出”指甲基汞<10%ng/L,乙基汞<20ng/L。 |
1、污泥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污泥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
按来源分: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和给水污泥。按处理方法和分离过程分:初淀污泥、腐殖污泥、浓缩污泥;按污泥的成分和性质分: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亲水性污泥和疏水性污泥。
根据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范: 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不能农田利用的污泥,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
序号 | 分类 | 范围 | 备注 |
---|---|---|---|
1 | 污泥土地利用 | 园林绿化 | 造林、育苗和园林绿化等的基质或肥料 |
土地改良 | 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的土壤改良材料 | ||
农 用 | 农用肥料、农田土壤改良材料 | ||
2 | 污泥填埋 | 混合填埋 | 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混合填埋(含填埋场覆盖材料利用) |
单独填埋 | 在专门填埋污泥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 | ||
特殊填埋 | 填地和填海造地 | ||
3 | 污泥建筑材料利用 | 制水泥添加料 | 制水泥的部分原料或添加料 |
制 砖 | 制砖的部分原料 | ||
制轻质骨料 | 制轻质骨料(陶粒等)的部分原料 | ||
制其他建筑材料 | 制生化纤维板等其他建筑材料的部分原料 | ||
4 | 污泥焚烧 | 单独焚烧 | 在专门污泥焚烧炉焚烧 |
与垃圾混合焚烧 | 与生活垃圾一同焚烧 | ||
利用火力发电厂焚烧 | |||
利用工业锅炉焚烧 | |||
注:农用包括进食物链利用和不进食物链利用两种。 |
3、污泥控制标准限值
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 | ||||
---|---|---|---|---|
序号 | 控制项目 | 最高允许含量(mg/kg 干污泥) | ||
在酸性土壤上 (pH<6.5) |
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 (pH>=6.5) |
|||
1 | 总镉 | 5 | 20 | |
2 | 总汞 | 5 | 15 | |
3 | 总铅 | 300 | 1000 | |
4 | 总铬 | 600 | 1000 | |
5 | 总砷 | 75 | 75 | |
6 | 总镍 | 100 | 200 | |
7 | 总锌 | 2000 | 3000 | |
8 | 总铜 | 800 | 1500 | |
9 | 硼 | 150 | 150 | |
10 | 石油类 | 3000 | 3000 | |
11 | 苯并(a)芘 | 3 | 3 | |
12 |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D/PCDF 单位:ng 毒性单位/kg 干污泥) |
100 | 100 | |
13 |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以 Cl 计) | 500 | 500 | |
14 | 多氯联苯(PCB) | 0.2 | 0.2 | |
污泥稳定化控制指标 | ||||
稳定化方法 | 控制项目 | 控制指标 | ||
厌氧消化 | 有机物降解率(%) | >40 | ||
好氧消化 | 有机物降解率(%) | >40 | ||
好氧堆肥 | 含水率(%) | <65 | ||
有机物降解率(%) | >50 | |||
蠕虫卵死亡率(%) | >95 | |||
粪大肠菌群菌值 | >0.01 |
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地表水污染日益严重,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与健康。
地表水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各种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还有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病原体。不同水体其污染的特点不同。河流污染随径流量而变化,污染物扩散快;湖泊(水库)中污染物会长期滞留、积累,而引起水质变化,主要是磷、氮等植物营养元素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海洋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持续性强、范围较大,除航行船艇、海上油井污染外,沿海和内陆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故海洋危害生物,破坏海洋资源,已成为当今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保护地表水水资源、防治地表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标准
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国家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了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
▎检测项目
水温、溶解氧、挥发酚、总氮、动植物油、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氨氮、汞、生化需氧量、总硬度、pH、铜、锌、铅、镉、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氟化物、总砷、六价铬、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项目。
2007年7月1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2009年10月1日,《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也正式实施。这是国家21年来首次对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进行修订。
西安瑞谱检测可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最新标准,提供专业生活饮用水质检测服务,如果您有关于生活饮用水方面的检测需求,欢迎与我们联系。
新标准主要变化
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其中:
■ 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
■ 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 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锑、钡、铍、硼、钼、镍、铊、氯化氰;并修订了砷、镉、铅、硝酸盐;
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增加:
甲醛、三卤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灭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乐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草甘膦;修订了四氯化碳;
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增加:
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铝;修订了浑浊度;
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α放射性。
工业废水是工艺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工业废水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排放或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相关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也是按行业来制定的:
■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
■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4914-2008)》
■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
■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374-93)》
■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1~14470.3-2002)》
■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95)》
■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
■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工业废水监测服务项目
第一类污染物
序号 | 污染物 |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
1. | 总汞 | 0.05 |
2. | 烷基汞 | 不得检出 |
3. | 总镉 | 0.1 |
4. | 总烙 | 1.5 |
5. | 六价铬 | 0.5 |
6. | 总砷 | 0.5 |
7. | 总铅 | 1.0 |
8. | 总镍 | 1.0 |
9. | 苯并(a)芘 | 0.000 03 |
10. | 总铍 | 0.005 |
11. | 总银 | 0.5 |
12. | 总α放射性 | 1 Bq/L |
13. | 总β放射性 | 10 Bq/L |
第二类污染物
PH、色度、悬浮物、BOD5、CODcr、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铜、锌、粪大肠菌群等。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关系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卫生部门为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颁布了严格的法规来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管理。各项法规对各类供水尤其是二次供水设施的水质采样点位置、检验项目及监测频率等都有明确要求。
▎二次供水检测要求
国家卫生部门明确规定:供水责任单位应定期检验水质并登记检验结果,水质检验工作,应当由具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承担。
1.采样点设置在原水入口、设备出水口、末梢水。
2.水质检验项目:
(1) 必测项目:色度、pH、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硫酸盐、氯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类、耗氧量、总硬度、铁、锰、铜、铅、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2) 选测项目:必要时可以根据水箱类型、消毒方式等因素加测相关检验项目及消毒副产物。
3.监测频次:每年检验一次。
1、农田灌溉水
按照灌溉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分二类:一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长期利用的灌区。灌溉量:水田800方/亩年,旱田300方/亩年。二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补充水源,而实行清污混灌沦灌的灌区。其用量不超过一类的一半。
2、农田灌溉水的来源
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限值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mg/L | |||||||
---|---|---|---|---|---|---|---|
1 | 生化需氧量(BOD5) | ≤ | 80 | 150 | 80 | ||
2 | 化学需氧量(CODcr) | ≤ | 200 | 300 | 150 | ||
3 | 悬浮物 | ≤ | 150 | 200 | 100 | ||
4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 ≤ | 5.0 | 8.0 | 5.0 | ||
5 | 凯氏氮 | ≤ | 12 | 30 | 30 | ||
6 | 总磷(以P计) | ≤ | 5.0 | 10 | 10 | ||
7 | 水温,℃ | ≤ | 35 | ||||
8 | pH值 | ≤ | 5.5~8.5 | ||||
9 | 全盐量 | ≤ | 1000(非盐碱土地区)2000(盐碱土地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放宽 | ||||
10 | 氯化物 | ≤ | 250 | ||||
11 | 硫化物 | ≤ | 1.0 | ||||
12 | 总汞 | ≤ | 0.001 | ||||
13 | 总镉 | ≤ | 0.005 | ||||
14 | 总砷 | ≤ | 0.05 | 0.1 | 0.05 | ||
15 | 铬(六价) | ≤ | 0.1 | ||||
16 | 总铅 | ≤ | 0.1 | ||||
17 | 总铜 | ≤ | 1.0 | ||||
18 | 总锌 | ≤ | 2.0 | ||||
19 | 总硒 | ≤ | 0.02 | ||||
20 | 氟化物 | ≤ | 2.0(高氟区) 3.0(一般地区) | ||||
21 | 氰化物 | ≤ | 0.5 | ||||
22 | 石油类 | ≤ | 5.0 | 10 | 1.0 | ||
23 | 挥发酚 | ≤ | 1.0 | ||||
24 | 苯 | ≤ | 2.5 | ||||
25 | 三氯乙醛 | ≤ | 1.0 | 0.5 | 0.5 | ||
26 | 丙烯醛 | ≤ | 0.5 | ||||
27 | 硼 | ≤ |
1.0 (对硼敏感作物,如:马铃薯、笋瓜、韭菜、洋葱、柑桔等) 2.0 (对硼耐受性较强的作物,如小麦、玉米、青椒、小白菜、葱等) 3.0 (对硼耐受性强的作物,如:水稻、萝卜、油菜、甘兰等) |
||||
28 | 粪大肠菌群数,个/L | ≤ | 10000 | ||||
29 | 蛔虫卵数,个/L | ≤ | 2 |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环境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雾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环境污染问题日剧严重,特别是空气污染严重影响民众身心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调查显示,现如今空气污染是导致人类特别是儿童过早死亡和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空气中的颗粒污染每年可导致约115万人死亡。而地面臭氧每年可导致70万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超过75%发生在亚洲。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环保部于2012年批准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相关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检测项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氟化物、铅、臭氧、一氧化碳
室内环境质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人的一生有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有研究表明,室内环境污染程度还要高于室外数倍。近年来有害于健康的装修污染,已经引起全球性人口发病和死亡率的增加。其原因是在新建和重建的建筑物选用的建材中含有害物质,并且严重超标。施工质量差,就会造成室内环境中的空气污染。而儿童、孕妇和慢性病人,因为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比其他人群更长,受到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就更加显著,特别是儿童,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一方面,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发育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成年人高近50%,另一方面,儿童有80%的时间生活在室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而其中35%为儿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5%,其中85%的患病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
从目前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等,人体接触后,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反复接触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炎等,长期接触则能导致癌症(肺癌、白血病)或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等。因此,准确评价室内环境质量水平,优化室内环境,广大人民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服务范围:
承担社会委托检测,针对装修后的室内污染进行室内环境检测
承担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提供有关室内环保、室内环境检测以及装修污染等问题的咨询服务
▎检测项目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甲醛、苯系物、TVOC、氡、氨;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甲醛、甲苯、苯、相对湿度、温度、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一氧化碳、氨、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项目。